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设计素描》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总结
2009年12月16日 点击:[]
|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由过去传统纯写生造型素描,在现代设计和学科发展的娈革中,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及空间联想、物体间的联想创意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分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创意素描,其教学目地是: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形象表现、图形创意能力,丰富他们的设计表现方法、手段和设计词汇,增强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最终达到“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的目的。
2002年制定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素描课,2004年教学计划对素描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设计素描(72学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艺术学院2003年申报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系列重点课程建设》攀枝花学院重点课程建设教改课题,在此基础上2005年申报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级教改课题。06年经常学校批准确《设计素描》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依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充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计划,重新编写了学大纲,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体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和系统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突出设计观念的基础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加强理论指导和技能实训,强化设计意识和语言的培养。提倡个性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开发、利用攀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资源,融于教学,培养学生将民族文化与现化文化相合的设计意识。
根据课程大纲的教学目地和要求,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思想是通过有步骤的由具象到意象的实践课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形象表现、图形创意能力。实践教学课程目标是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及要求,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完善优化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体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和系统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突出设计观念的基础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完成《设计素描》、课程的自编讲义。
2、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可持续发展,具有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为核心的基础课教师队伍,形成了梯级基础课教学团队。
3、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观看辅助教学光盘,作品赏析,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课堂练习、外出写生、收集资料、课外辅导等形式进行。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自觉思考,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在教学手段上,建设了《设计素描》网络教学,制作教学课件和辅助声像教材。本课程主要通过多媒体,实物写生,辅助课程教学光盘,作品观摩、教师课堂示范、课外作业指导等进行教学。根据课题要求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表现手法完成作业创作。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协调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组织教师认真开展对攀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的研究,形成系列攀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研究成果的教学资料用于基础课教学,建设了学院西南民间艺术研究特色教学资源网站。
6、完成了艺术学院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存列室建设,形成了学生设计素描的优秀教学成果。
《设计素描》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技能性,要达到课程要求,必需通过大量的课题作业训练,才能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技艺。因此在课程实践教学中,(1)强调由具象写生、意象构成训练、意象变化逐渐过度,由浅入深的阶段性训练。(2)每个阶段的课题内容要有作业设置、作业要求、训练步骤、作业辅导与讲评。(3)注重启发学生设计意识,尊重学生独特个性艺术感受,将感受通过审美规则变化为富有创新意识图像形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设计意识、表现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实践教学组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地,按课题设置要求分阶段布置静物或学生自行选择现成图片资料,分单元、分组,的方式在专业画家室实施课堂练习。教师指导主要以演示、启发式和个人辅导教学为主,在布置每一个项课题作业练习时,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该作业目的、基本要求和作画步骤。在作画过程中随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认真进行训练,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进行作业讲评。
通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与实践,使专业基础课由单一的写实性模式向多元的表现性、抽象性发展,注重设计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对象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实践作业展示,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