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Color Structure
课程编号: 12312004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数: 36 学分: 2
执笔者:廖 梅 编写日期: 2005 年 10 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色彩构成》是以科学的色彩理论为前提的一门美术教育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是构成基础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美的境界,达到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12学时)
第一部分 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色彩属性(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 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理解自然界中色彩现象、色彩本质。
• 掌握三属性的概念、准确调配三属性各自的渐变色阶。
重点:通过色彩三属性的推移练习,全面感受三属性的色彩面貌以及单一属性的作用和效果,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第二部分 色彩的基本规律( 3 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理解色彩混合的概念及原理,掌握至少一种空间混合的方法。
2 、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及各种对比的特征、感受不同的对比方式如何给色彩对比带来的微妙变化。
• 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色彩的调和方式。
第三部分 色彩与心理效应(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了解不同的色性与调性的表现力。
2 、了解色彩与心理效应的关系。
3 、掌握运用色彩表达一些一般性概念与主题,从特定的关系中表达出该概念的特征。
第四部分 配色的方法与原则( 3 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理解类似调和、对比调和的概念和效果,掌握类似调和、对比调和的配色方法。
• 掌握运用配色原则标准欣赏或创作色彩构成。
第五部分 民族地域色彩(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了解西南地区各民族色彩搭配特征。
2 、掌握各少数民族环境色彩配置的规律和法则。
实践部分( 24 学时)
1. 收集色彩构成方面的资料( 4 学时)
( 1 )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收集色彩构成方面的资料。 (2 )收集民族色彩方面的资料,对好的构成作品观摹体会,初步消化课堂知识。。
2. 作业内容与要求:(20 学时)
内容:( 1 )色彩三属性色调构成练习 3 张(三属性各一张)。
( 2 )色彩面积对比练习 1 张。
( 3 )色彩冷暖对比构成练习 2 张(冷暖色调各一张)。
要求:( 1 )必须是手绘图,可以借助电脑进行小图样板绘制做参考。( 2 )作业要体现出色彩不同属性在构成作业中所起到的作用。( 3 )掌握颜色的配色方法,并运用到构成作业中。( 4 )从特定的形色关系中表现出人的心理感受。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课堂教学: (1) 传授色彩构成的原理、规律、搭配法则等的理论知识。 (2) 课堂展示优秀的色彩构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配置的原理。 (3) 课堂练习:色彩的三属性渐变练习,色彩对比,色彩调和。
2 、实践环节:到图书馆及互联网收集色彩方面的资料。
3 、作业完成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构成作业设计方面的训练。
4 、作业展示:在本教室展示本课程的学生作业就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研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改革。
5 、基本要求:在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内容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所侧重。
6 、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让学生自学分析优秀的 色彩构成作品 ,拓宽知识面。
7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色彩构成》是继平面构成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传授色彩配置的三大规律,解决了色彩视觉艺术的形式表现。为艺术设计专业课中的色彩设计以及色彩的配置,及以后各专业课程如《广告设计》、《表现技法》《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艺术》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在对色调的整体把握上能更好地灵活运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色彩构成技法谈》 赵奉堂 天津人民出版社
[2] 《色彩构成》 李莉婷 湖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