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设计素描中的概念性和抽象性
课时安排: 22 学时(理论 4 学时,实践 18 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对设计素描概念性和抽象性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原来造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抽象造型的观念,并经过课题式的分组练习,更进一步明确抽象因素与设计的关系,体认由三围立体到二围平面转换的思维过程和造型意趣,以及概念的建立在设计和造型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认识和审美,锻炼技能技巧,培养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打基础。
教学重点: 设计中的概念 抽象性 解构 重构
教学难点: 抽象概念的思维建立。三围立体造型与二围平面造型的转换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配合范画和多媒体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完成作业。
教学要求: 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掌握抽象造型的技能技巧,培养抽象造型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范画
教学内容分析:
一、什么是设计概念:
设计素描中的概念,是指在设计的语境之下的概念。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不同,它不解释归纳,而是直接完整带入。从某种角度讲,更多的是指设计意识本身。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圆,其实是一个“方”的联想,为什么?当它飞速旋转。这就是一个新的概念,从运动的角度去确认“方”的概念。关于“十”字,红绿灯就会让人们想到十字路口,我们拨打电话号码 258456 的行为,按了一个十字,九点六十分也是十点。
在实际的设计当中,设计概念往往决定设计的好坏成败。下面是索爱首席设计师谈索爱产品设计的概念:“就如北欧的白天和黑夜,白天,冰雪覆盖了整个田野,有阳光穿破冰雪而映射到窗户上;而当白天过去,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炉火,四处青烟缭绕,世界是一股薄雾色的黑 …… 我们要表现的就是这个,白天与黑夜的色彩对比。我想我们应该设法去打动用户的第六感。当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时,就会马上产生想抓、想拿、想用的欲望 ……… ”
二、设计概念的来源:
在设计素描中,设计概念的获得可以具体的从点线面开始。我们都知道,点是线的相交,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线,线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三、什么是抽象:
所谓抽象,一般指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1 、抽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他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包豪斯的许多设计产品的灵感就来源于抽象绘画,比如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就被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
2 、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也只能从“具象”开始,它既是我们的前提,也是我们的基础。从“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从“具象”中发现“抽象”,通过“具象”去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让我们在其中心领神会。
例如,当我们观察对象时,透过物质的表面我们会发现。任何物质的整体形状都是由一些相同或类似的微小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严谨地重复而成的。这些最小的结构单位本身包含着“抽象”形态的暗示,深深地启发着我们的想象,它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代的可能性,同时,还有按照其他组合模式重新构建的潜在因素,它可以被我们的视觉所把握,也有被解体之后重构的可能性。假如我们将熟悉的物体的陌生因素挖掘出来加以强化,使我们面对一个新的前所未见的陌生物体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视觉上,“抽象”与“具象”之间仅一步之遥。
四、抽象构成所应把握的原则
在设计素描的抽象构成训练中,虽然我们所做的练习是脱离具体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纯形式的探讨,但我们仍然按照完整的设计过程来进行。作为一个设计的过程一般来讲,开始会有一个设计的概念,但在执行与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那么如何判断这些想法的优秀与否,关键是你制定的目标,你的灵感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这个目标,成为判定的标准。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设计,总要经历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如果说你的想法不断地在改变,实际上最终能不能做一定的深度,或者说能不能达到你既定的目标成为一个问题。
画面形的大小对比、疏密关系,黑白运用,均衡、稳定等审美原则仍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