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资料 - 质量工程 - 精品课程 - 正文

《设计素描》理论教学大纲

2009年12月16日 点击:[]

设计素描

课程编号: 1232320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方向

学时数:-------------------60 学分数: 3.5

执笔者:吴晓蓉 邓忠-------------编写日期: 2004 年 10 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设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环艺专业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正确的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并把它生动再现出来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由再现到主动表现的重要手段,即由基础造型向设计转换的桥梁。

通过素描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造型观念,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体结构及空间透视原理和尺度,学会运用比例、结构、透视、明暗、线条等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从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同时学会运用变形、夸张、象征、解构、重构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独特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12 学时)

第一部分具象造型练习(4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掌握 物体再现表达的方法

• 了解形体 透视、比例。

2 、理解 形体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结构。

3 、掌握 形体体块结构的造型方法。

第二部分精细、超微局部刻画练习4学时)

掌握近距离观察和表达物体的方法,体会改变视角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效果

1 、了解近距离观察与描绘物象的目的。

2 、理解全新的空间表达的必要性 。

3 、运用 夸张、变形、象征、质感、肌理等造型表现手段对物体进行深入、精细、甚至超微局部的描绘。

第三部分概念性、抽象性造型练习( 4 学时)

• 了解概念性、抽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型中的作用以及与设计的关系。

• 理解抽象造型的意趣。

• 通过解构与重构等方法掌握物体由三围——二围——三围空间变化的造型途径方法,体会由概念带动抽象造型的画面创造过程。

实践部分(4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 影像多媒体观摩,素描作品分析等直观手段教学

2 、作业内容与要求48学时)

第一部分 12学时,作业 2

第二部分 18学时,作业 1

第三部分 18学时,作业 3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课堂教学 : ( 1 ) 传授设计素描的总体目标要求。( 2 ) 课堂展示好的作品图片,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3 ) 课堂练习:由教师布置静物和学生自行选择现成图片并分单元、分组,针对教学目标按课题设置的方式分段实施目标教学。

2 、 实践环节:( 1 ) 到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 2 ) 影像多媒体观摩等直观手段教学,分析素描作品

3 、 完成阶段 : 现场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析,与表现。内容:由教师设置课题式的单元练习。布置静物和脱离写生静物的抽象造型练习。 要求: ( 1 ) 学生的作品中能充分体现他们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 2 ) 学生在作品中能体现自己对变形、夸张、象征、重构、解构,以及抽象造型等表现手法的独特理解。

4 、 作业展示: ( 1 ) 在室外展示本课程的学生作业。 ( 2 ) 集中本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就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研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改革。

5 、 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让学生自学、理解、消化课程内容。

6 、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设计素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体结构及空间透视原理和尺度,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以后的《表现技法》《概念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素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从素描走向设计》 中国美术出版社

[3] 《设计素描教学》 张会元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4] 《设计与形态》 约翰尼斯 . 伊顿著 朱国勤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 《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 内森 . 卡伯特 . 黑尔著 胡知凡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