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资料 - 质量工程 - 专业建设 - 正文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18日 点击:[]

一、艺术学院概况

2002年开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下设装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电脑美术设计、造型与艺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方向。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40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兼职),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助教20人,获硕士学位6人。目前在校生1135人(其中本科996人,专科139人)。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下设教学科研管理科、5个专业方向教研室(装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电脑美术设计、造型与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心(16个专业实验室)。

二、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思路与措施

艺术设计具有设计的创意性、图形性、工艺性、产品性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表现能力,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艺术学院本科教学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加强四个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体系、教学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设计思维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措施:(1)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确立在艺术设计大专业下,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强的专业方向。(2)课程设置以职业知识能力为依据,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走学、产、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3)以科研教改促教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4)在教学内容与手段上,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条件和手段,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5)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启发学生艺术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6)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强化学生综合适应能力。

三、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成效

1、课程设置体系建设:是建立在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及职业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理论、实践、技能实训三结合的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行业的科技发展和对能力的要求,及时论证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理论教学:设置艺术理论课程、基础和专业课程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设计意识,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性。实践教学:制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技能实训(实验室技能实训、考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课时总体分布:理论教学、课堂实践、技能实训各占专业课总学分的1/3。把获得相应的职业认证纳入学分制管理。

2、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引进、培养、外聘教师的力度;为教师提供参加考研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平均每年选送2名教师到重点高校进修或作访问学者;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以科研教改促进教学,为教师参加美展、设计大赛、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条件,学院为每位教师增设每年400元的教学备课费,用于教学课件制作;制定了科研奖励办法,鼓励老师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专业教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有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在读21人,校级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1个。使我院师资队伍从人数、学历职称结构得到不断地改善,教师科研成果丰富,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良好发展趋势,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科研情况统计

发表论文

47篇

专业核心期刊论文作品

18篇

参展美术作品

参赛设计作品

195幅

国家级获奖

6幅

入选国家级

5幅

省级获奖

8幅

学院教改课题《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艺术设计设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探索 》07年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六项教改课题获校级教改成果三等奖。目前有省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一项,校级教改课题六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二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05、06连续两年在全校科研考核积分排名第三。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一些先进人物和事迹,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榜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市级优秀工作者1 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校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优质课程二等奖6人,校级优质教案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

全面加强教学条件建设,2007年7月学院搬迁至C区有6000平方米新建的专业教学楼,新建有1200平方米实践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330万元,建立了1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06年艺术学院成为攀枝花地区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的定点机构。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院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坚持听课制度,发挥教学督导小组的监督作用,重视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工作,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化。

通过抓教学质量标准,学生的专业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2006年度第四届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国环艺学年奖竞赛中。我院02级阮小玲、秦凤英同学的毕业设计获优秀作品奖。今年又组织了07级10名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参赛第五届年中国环艺学年奖。

4、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三级责任制,制定了学院、教研室、教师职责。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了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学院、教研室、教职工的教学工作会务制度,通过加强管理与考核,使教学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02、03、04年度考核被学校评为优秀单位。

5、积极探索专业特色教学改革

(1)、开展把攀西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

开设了攀西民间美术、民族图案、民族服饰,西南民居、设计动态等考察课程,让学生了解攀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将设计元素运用于专业设计之中,在设计理念、设计意识、设计风格方面与民族艺术相结合,形成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溶合的设计风格。几年来组织学生到云南、西昌、贵州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原生态的资料,广泛运用于专业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已建成西南民间艺术教学资源网站。

(2)、成立艺术设计研究所,积极为地方资源开发服务。

确立以民间艺术和艺术设计应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攀西地域民族文化艺术和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实施学、产、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为攀枝花城市文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苴却石雕艺术品的研制与开发。

艺术学院为攀枝花市组织实施的部分设计工程、宣传活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部门单位

1

庆祝攀枝花市机场通航招帖画设计

2003

攀枝花市政府

2

攀枝花市第四届运动标志、会微、吉祥物设计

2003

攀枝花市政府

3

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大型壁画《裂谷新篇》创作绘制

2004、6

市政府

4

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大型壁画《裂谷新篇》创作绘制

2004、6

市政府

5

攀枝花岩口民族村景观设计施工

2004、11

市建设局

6

原始生态格萨拉旅游景观设计

2004、

市建设局

8

攀枝花市大型城市景观壁画“阳光生活”、城市建设纪念壁画

2005、10

市建设局

9

龙江明珠开发小区大型装饰壁画设计施工

2007、6

龙江明珠开发区

10

攀枝花学院C区大型浮雕《科学的历程》设计制作。

2007、8

攀枝花学院

11

攀枝花市第五届运动标志、会微、吉祥物设计

2007、8

攀枝花市政府

(3)、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成果陈列室,每年30多万的实验实习费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工程实践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式办学。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技能实训,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学院制定了《艺术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学生设计的近200余幅作品参与国内各种设计大赛和展览,有20余幅作品入选或获奖。并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的部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通过四个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03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攀枝花市整个广告装饰企业,90%都有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数成为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骨干。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取得成功。通过对用人单位调查统计,对毕业生评价好和比较好的达到90 %。

时间

毕业生人数

授学位人数

未授学位人数

授位率

01级毕业生

52人

46人

6人

88%

02级毕业生

141人

131人

10人

92.9%

03级毕业生

227人

183人

44人

80.6%

经过十多年了努力,艺术学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院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充分利用这次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教学水平评估的机会,认真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总结经验,全面整改,努力完成艺术学院本科建设任务。

艺术学院

200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