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总结(2002-2006年)
2009年12月18日 点击:[]
|
| | | | | | | | | | | | | | | | | | |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开办经过了充分论证,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教高函[2002]5号文件))设立,2002年首届招生。坚持贯彻“育人为本,励精图治”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在艺术设计专业下,根据社会需要发展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明确立了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规划和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措施比较完整详细。制定了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适时予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明确。经过四年的建设,本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基本达到普通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要求。
| | 艺术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兼职)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助教20人,获硕士学位6人,硕士生2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为本科生上课达100%以上。校级学科带头人1 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
| | 从2002年以来全面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学院搬迁至C区有6000平方米新建的专业教学楼,新建有1200平方米实践教学中心,学校为艺术设计专业增加专业图书金额50万元,我院自建资料室现有专业图书资料3万余册(盘),资金投入16万元,专业期刊20多种。;实践教学中心为专业建立了却16个实验室和1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330万元,建立了1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06年艺术学院成为攀枝花地区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的定点机构。
| | 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三级责任制,制定了学院、教研室、教师职责。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了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学院主要管理干部具有高级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管理工作作风务实,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和本院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运行有序。教师们能够按照教学管理的要求认真进行教学活动,教书育人。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全部开出,实验课开出率达100%。教材全部选用国家统编教材或优秀教材,教学质量较好。各门课程都有教案、讲稿,有的教师有电子教案,许多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加强管理与考核,使教学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02、03、04年度考核被学校评为优秀单位。
| | 艺术学院本科教学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加强四个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体系、教学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设计思维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1、课程设置体系建设:是建立在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及职业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理论、实践、技能实训三结合的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行业的科技发展和对能力的要求,及时论证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理论教学:设置艺术理论课程、基础和专业课程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设计意识,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性。实践教学:制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技能实训(实验室技能实训、考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课时总体分布:理论教学、课堂实践、技能实训各占专业课总学分的1/3。
2、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引进、培养、外聘教师的力度;为教师提供参加考研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平均每年选送2名教师到重点高校进修或作访问学者;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以科研教改促进教学,为教师参加美展、设计大赛、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条件,学院为每位教师增设每年400元的教学备课费,用于教学课件制作;制定了科研奖励办法,鼓励老师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专业教学。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院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坚持听课制度,发挥教学督导小组的监督作用,重视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工作,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化。
4、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三级责任制,制定了学院、教研室、教师职责。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了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学院教改课题《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获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艺术设计设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探索 》07年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六项教改课题获校级教改成果三等奖。目前有省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一项,校级教改课题六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二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05、06连续两年在全校科研考核积分排名第三。
| |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发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06年2名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人,02级毕业生授位率92.9%,03级毕业生授位率80.6%。
05年学院成为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点,首次在我院组织了(ICAD)培训考试,15人通过了(ICAD)资格认证D级考试。
学生设计的近200余幅作品参与国内各种设计大赛和展览,有20余幅作品入选或获奖。并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的部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加强了02、03两届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管理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006年7月学院选送了环艺专业02级本科班10多名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参加了2006年度第四届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赛----2006年中国环艺学年奖。(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教育委员会主办),其中阮小玲、秦凤英同学的毕业设计获优秀作品奖。
学院通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攀枝花市整个广告装饰行业,90%以上都有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数成为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骨干。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取得成功。通过对用人单位调查统计,对毕业生评价好和比较好的达到90.2%。
| | (1)、开展把攀西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
开设了攀西民间美术、民族图案、民族服饰,西南民居、设计动态等考察课程,让学生了解攀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将设计元素运用于专业设计之中,在设计理念、设计意识、设计风格方面与民族艺术相结合,形成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溶合的设计风格。几年来组织学生到云南、西昌、贵州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原生态的资料,广泛运用于专业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已建成西南民间艺术教学资源网站。
(2)、成立艺术设计研究所,积极为地方资源开发服务。
确立以民间艺术和艺术设计应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攀西地域民族文化艺术和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实施学、产、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为攀枝花城市文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苴却石雕艺术品的研制与开发。
(3)、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成果陈列室,每年30多万的实验实习费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工程实践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式办学。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技能实训,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学院制定了《艺术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并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的部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
|